寶島一村,賴聲川,王偉忠,宋少卿
《寶島一村》轟動臺北 盛大加演
賴聲川+王偉忠=創意大師雙星會
這齣取材自臺灣最知名的製作人王偉忠的眷村成長故事,由表演工作坊創意總監賴聲川和王偉忠聯合編劇、導演,以笑淚交替和辛酸詼諧,呈現眷村三代住民、四個家庭的精彩故事,讓觀眾痛笑飆淚,永誌難忘。《寶島一村》自2008 年12月5日於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至今,巡迴華人地區演出77場,引發觀眾熱烈討論與迴響。今年夏天,第三輪登上國家戲劇劇院舞臺,再次轟動加演!
【表演工作坊】要和觀眾一起重溫這一段是生命、更是歷史,既快樂又動人的故事。
賴聲川 王偉忠 ⊙ 聯合編劇 導演
特邀演出⊙
黃仲崑
演員⊙
郎祖筠、胡婷婷、萬芳、徐堰鈴、劉美鈺、周姮吟、黃小貓、嚴藝文、林佳璇、 屈中恆、劉亮佐、那維勳、韋以丞、時一修、蕭正偉、曾信裕、程守明、陳星合、柯逸華以及馮翊綱、宋少卿
◎劇中「吳將軍」一角將由劉亮佐、黃士偉共同飾演
◎劇中「大毛」一角將由胡婷婷、朱芷瑩共同飾演
關於《寶島一村》
這是一個生命故事、歷史故事,也是快樂又動人的故事
初來臺灣時,這群移民的居住空間簡陋而臨時,每家都只有兩、三坪大。緊密相依的聚落裡,夾雜著南腔北調、四川牛肉麵與韭菜餃子爭香的熱鬧景觀;竹籬笆裡外的族群交會,也漸層上演。 從第一代思鄉、盼回鄉的眷村人,到第二代在臺灣出生、土地認同概念逐漸轉變的「眷村子弟」,兩代人共同型塑出色彩鮮明的生活意象與價值態度;建築、人際互動、政治行為和生活慣用語,都自成一格。緊密的群聚情感與專屬的生活記憶,更賦予「眷村」二字獨特而傳奇的精神密碼。隨著人口外移與社會變遷,眷村陸續改建,區域特性也逐漸稀釋,但這半世紀的歷程,不僅是島嶼空前絕後的文化景觀,更是彌足珍貴的族群融合史。 「融合」,絕對是最具臺灣跨時代特色的本土精神。六十年前,竹籬笆裡外的人,靠著這股融合力,共同建構土地認同;二十一世紀的新臺灣人,也正學習用平等尊重的心態,接納來自東南亞與海峽彼岸的新新移民。
從意外旅程到落地生根的大時代故事
眷村,一種台灣特有的居住區域、生活型態與族群文化。1949到60年代,因應政治環境的動盪,意外渡海而來的戰後新移民,在原本只是暫時落腳的村子落地生根,發展出獨特的文化氛圍。
這齣源於嘉義眷村的時代大戲,取材自台灣最知名的製作人王偉忠的眷村成長故事。為了即時保留眷村史,他全力投入,製作紀錄片、寫書,亦與好友【表演工作坊】藝術總監賴聲川擦撞出合作舞台劇的創意火花,《寶島一村》的概念於焉成形。
這齣結合了表演藝術與影視界雙大師的精采好戲,將呈現眷村三代住民、四個家庭的故事。為發展《寶島一村》,賴聲川導演已廣泛蒐集了許多故事與相關研究,將以笑淚交替和辛酸詼諧,回顧這群五十年代台灣移民的生命歷程;並透過劇場,試圖建立眷村口傳歷史的基礎。
這是一個不說就很可能會隨即消逝的故事。
1949年從中國大陸撤退到臺灣的六十萬人、軍眷是中國近代史上僅見的一次民族大遷徙,在人類歷史中也算一次巨大的遷移。當時為解決新移民的居住問題,政府興建不少臨時性的眷舍予以安置。這批當時被視為戰敗外來者的新住民,帶著反攻大陸的期望,在這些眷村中居住下來。
所謂“族群融合”,對這一大群飄洋過海,離鄉背井的人們而言,必須從自己周遭開始做起才行。眷村中住著來自中國四面八方各省各民族的人們,方言也不同,生活飲食更是大不同。大家共同擁有的,是共同的貧窮、共同的苦難、共同的鄉愁。
這是一個龐大多元卻又被歸成同一族群的人們,從離家、到想回家、到“這裡就是家”的過程是一段動人而特殊的歷史,屬於臺灣,屬於華人,屬於人類。到如今,雖然全臺眷村已經幾乎拆遷完畢,從竹籬笆內出來的人才遍佈社會各行各業,直接把眷村的特殊能量與人生價值觀注入到臺灣社會中。
這兩年來,來自嘉義眷村的著名電視製作人王偉忠致力於眷村文化的保留,包括紀錄片的拍攝、參與各地的眷村文化活動、連續劇的籌備等。其中,就是即將展現在各位眼前的舞臺劇《寶島一村》,創作過程的前期,主要是王偉忠花了將近兩年時間內不定期向賴聲川說故事,不定時於臺北市無固定處一一說出他從小的眷村經歷,所有的鄰居,他們的個性,他們的遭遇,賴聲川像是聽了王偉忠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樣,著手努力創造出一部對得起這段歷史的舞臺劇。
社會上對賴聲川、王偉忠這兩大才子的創意合作普遍充滿期待。創作過程中,劇場界、演藝界許許多多演員自動報名,希望參與《寶島》的演出,投入自己的生命回憶,包括來自眷村的金鐘影帝影后屈中恆、萬芳,及與眷村感情濃厚的郎祖筠、那維勳、劉亮佐等。有著眷村爸爸的胡婷婷一接到演出邀約,立刻放下許多電影工作,而相聲瓦舍乾脆改變自己年底演出行程讓靈魂人物馮翊綱、宋少卿參與演出。
“寶島一村”是虛構的名字,位於嘉義某地的空軍眷村。經過賴聲川規劃的創作性排練期,王偉忠回憶中的眾多人事物化成《寶島》舞臺上的三家人所經歷的50年生活。這是眷村的故事,也是臺灣的故事。希望《寶島一村》散發出的生命力能讓我們更珍惜我們的歷史、及我們的生命。
共同推動精緻表演,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跨國合作
【表演工作坊】精緻的表演藝術創意,從二十年前就備受海外華人地區矚目,新加坡、香港、美國都紛紛熱情邀演。而新加坡多年對【表演工作坊】創作尤其積極支持,早在1989年就曾邀請【表演工作坊】演出《這一夜,誰來說相聲?》,是【表演工作坊】第一部出國巡演的作品,與新加坡堪稱淵源深厚。
2005年起,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每年的指標性盛會「華藝節」,亦先後邀請【表演工作坊】演出年度新作,《這一夜,Women說相聲》、《暗戀桃花源2006台灣版》、《如影隨行》,都曾參與過「華藝節」。
全力推動華人表演藝術」的一致目標,讓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與表演工作坊默契深厚。今年的《寶島一村》將更進一步,創建新的合作里程碑。濱海藝術中心將正式加入《寶島一村》製作行列,從以往的邀請單位,成為「聯合製作」單位。對於首次的聯合製作,濱海藝術中心藝術總監納丹表示很高興能夠有機會再次與【表演工作坊】合作,也期待這部創作會受到亞洲各地觀眾的喜愛。
【長期贊助】國泰航空公司 【指導單位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
【贊助】港龍航空、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
【協辦單位】群聲出版
演出場次
◆臺北演出╱國家戲劇院
⊙2010年6月4日至5日 晚上7:30
⊙2010年6月6日 下午14:30
票券發售資訊請詳見「購票」一節
美國華人票房文化傳播公司 Chinese Ticket Box www.chineseticketbox.com
Tel:510-796-9988 Fax:510-796-9989
洛杉磯演出時間2011年1月7日,8日,9日 舊金山演出時間 2011年1月14日,15日,16日
導演的話 賴聲川
感謝偉忠強力把我帶入他從小到大的眷村回憶,讓我們共同創造出《寶島一村》這部戲。
歷史是脆弱的。不要說一個人生,一整個時代在時間的洪流中只不過是沙粒而已,如果不記錄、不保存,它的回憶很容易就隨風而去,稍縱即逝。
用戲劇來記錄歷史是一個奇特的做法。歷史的書寫應當是客觀而全面的,戲劇創作在本質上就是片面的、主觀的。我們記的不是具體的時間地點事件,而是抽象的情感與情緒。
戲劇學者陶慶梅曾說:「百年以後的人們,如果想知道二十世紀末臺灣的面貌,與其翻舊報紙或過去的影像,不如看一齣賴聲川的戲。」*這句話讓我感到非常不好意思,但從某一方面來說,或許因為我們用的元素不是新聞報導而是人心,我們記錄的不是事件而是人心的活動,也許這一句話也有它部分的道理。
於是《寶島一村》不是一個理性的歷史記錄,而是一個感性的情感記錄。《寶島一村》並不會畫出一個實際眷村的地圖,而是勾勒出一個感性的地圖,透過三家人並排生活五十多年,讓我們看到這一群命運極為特殊的人們如何奮鬥、如何生存、如何笑、如何哭。
《寶島一村》的創作過程是一個充滿感動的旅程。但願我們的努力能對得起這一段歷史,以及所有從眷村出來的人們。
美國華人票房文化傳播公司 Chinese Ticket Box www.chineseticketbox.com
Tel:510-796-9988 Fax:510-796-9989
洛杉磯演出時間2011年1月7日,8日,9日 舊金山演出時間 2011年1月14日,15日,16日
這幾年,我都在運用各種媒介演義“眷村文化”,究其原因,一則是我們眷村子弟不想忘掉那段記憶,再者也深深認為在中華民族近代史上,“它”所代表的意義和內涵,值得大家去體會。
在臺灣,誰不是眷村的鄰居,當然,眷村人也早應該走出來成為大家的厝邊了。
和賴老師合作“寶島一村”,是我足足用了一年半的時間,反覆跟他訴說著街里巷弄中的點點滴滴,終於有一天,他暸解了我們為什麼對這股文化這麼的痴狂與眷戀。在他答應和我合製的那一刻,我彷彿已經看到了村子裡一大群的叔嬸兄妹,在臺下笑淚鼓掌的畫面。
當然,更感謝每一位來看這齣舞臺劇的觀眾朋友們。
美國華人票房文化傳播公司 Chinese Ticket Box www.chineseticketbox.com
Tel:510-796-9988 Fax:510-796-9989
洛杉磯演出時間2011年1月7日,8日,9日 舊金山演出時間 2011年1月14日,15日,16日
一個深度刻畫臺灣特有族群融合史的動人故事
■眷村,一種臺灣特有的居住區域、生活形態與族群文化。1949到60年代,因應政治環境的動盪,意外渡海而來的戰後新移民,在原本只是暫時落腳的村子落地生根,發展出獨特的文化氛圍…
初來臺灣時,這群移民的居住空間簡陋而臨時,每家都只有兩、三坪大。緊密相依的聚落裡,夾雜著南腔北調、四川牛肉麵與韭菜餃子爭香的熱鬧景觀;竹籬笆裡外的族群交會,也漸層上演。
從第一代思鄉、盼回鄉的眷村人,到第二代在台灣出生、土地認同概念逐漸轉變的「眷村子弟」,兩代人共同型塑出色彩鮮明的生活意象與價值態度;建築、人際互動、政治行為和生活慣用語,都自成一格。緊密的群聚情感與專屬的生活記憶,更賦與「眷村」二字獨特而傳奇的精神密碼。隨著人口外移與社會變遷,眷村陸續改建,區域特性也逐漸稀釋,但這半世紀的歷程,不僅是島嶼空前絕後的文化景觀,更是彌足珍貴的族群融合史。
「融合」,絕對是最具臺灣跨時代特色的本土精神。六十年前,竹籬笆裡外的人,靠著這股融合力,共同建構土地認同;二十一世紀的新臺灣人,也正學習用平等尊重的心態,接納來自東南亞與海峽彼岸的新新移民。
從意外旅程到落地生根的大時代故事
這齣源於嘉義眷村的時代大戲,取材自臺灣最知名的製作人王偉忠的眷村成長故事。為了即時保留眷村史,他全力投入,製作紀錄片、寫書,亦與好友【表坊】藝術總監賴聲川擦撞出合作舞臺劇的創意火花,《寶島一村》的概念於焉成形。
這齣結合了表演藝術與影視界雙大師的精采好戲,將呈現眷村三代住民、四個家庭的故事。為發展《寶島一村》,賴聲川導演已廣泛蒐集了許多故事與相關研究,將以笑淚交替和辛酸詼諧,回顧這群五十年代臺灣移民的生命歷程;並透過劇場,試圖建立眷村口傳歷史的基礎。
由於故事線的綿密,《寶島一村》演員眾多,飾演眷村第一代的演員將從20歲演到70歲;第二代也要從青少年演到中年。王偉忠將以特別演出的身分,飾演劇中的說書人,而多位演員亦都是真正的眷村子弟,或對眷村有特別的感情。可以想見的是,由於組合了有目共睹的一群優秀藝術家,《寶島一村》將可為臺灣劇場開創出全新的舞臺劇經驗。同時,這齣充滿臺灣社會變遷歷史意義的鉅作,亦將於臺灣演出後,前往海外華人地區展演。
兩岸都賣座/寶島一村 「糖衣包裹鄉愁」
表演工作坊的「寶島一村」在大陸巡演,造成極大轟動,圖為劇團彩排情形。
圖/本報資料照片
「寶島一村」取材自製作人王偉忠的眷村成長故事,由表演工作坊創意總監賴聲川聯合編劇、導演,呈現跨世代及文化背景的眷村故事,劇中顯見台灣社會歷史的變遷縮影。
除了堅強的製作團隊,「寶島一村」演員陣容更是集結國內演藝大卡司。包括「相聲瓦舍」的馮翊綱、宋少卿,金鐘影帝屈中恆,資深藝人黃仲崑、金鐘影后萬芳、小劇場實力演員徐堰鈴、編導演劉亮佐,及郎祖筠、那維勳、胡婷婷等。
「寶島一村」2009年二月赴新加坡演出,當地媒體也大幅報導,認為該劇呈現了當地1950年代華人移民的共同記憶。同年十一月,「寶島一村」於台北國家戲劇院加演十五場,隔年六月又再度加演三場,在台灣演出場次高達八十場。
今年一月,「寶島一村」登陸,於廣州首演,場內座無虛席,首演結束後,觀眾起立鼓掌長達十多分鐘。王偉忠親自登場扮演解說時,還忍不住落淚。
隨後,「寶島一村」還巡迴了深圳、東莞、杭州、上海,及北京等地,將真實的台灣眷村文化呈現給大陸民眾,大獲好評。
北京日報報導,「寶島一村」沒有讓悲傷情緒肆意蔓延來渲染鄉愁,劇中設計了多個喜劇情節和場面,像是用糖衣來包裹鄉愁。
「這部戲最吸引我的,是那種濃濃的鄉情以及對兩岸和平發展的願景。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、戲劇評論家童道明看完戲後表示,「悲中有喜、喜中有悲的藝術效果處理得很好。觀眾笑中帶淚看完全劇,並且感受到蘊含的思想性,這是大陸戲劇工作者值得借鏡的。」